锂电池UN38.3测试内容详解

日期:2025-02-06 点击:130
UN38.3指的是《联合国危险物品运输试验和标准手册》,第3节,是联合国专门为危险品运输制定的,即要求锂电池运输前,必须进行高低温循环、振动试验、冲击试验、外部短路、冲击试验、过充电试验和强制放电试验,以保证锂电池的运输。如果锂电池没有随设备安装,并且每个包装包含超过24个电芯或12个电池,则还必须通过1.2m自由跌落测试。

UN38.3测试必要性

UN38.3是电池安全性能检测报告,并依据国内外各种标准对各种型号电池进行全套安全性能测试,为各电池厂家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符合各项标准提高出口能力。

1) UN38.3测试是为确保锂电池能够安全地进行空、海、陆运所采取的强制性检测。

2) 民航总局向各航空运输公司发布了《锂电池航空运输规范》,明确要求锂电池空、海运输前必须通过CNAS认可的实验室进行UN38.3测试的规定,各航空公司必须在收到锂电池UN38.3合格报告及运输鉴定书的前提下,方可收运该锂电池。

UN38.3测试项目

高度模拟试验

试验目的:在压力≤11.6kPa,温度20±5℃的条件下,模拟在低压条件下的空运。

试验程序:试验电池芯和电池组应在压力等于或低于11.6kPa和环境温度(20±5)℃下存放至少6小时。

温度试验/热冲击

试验目的:评估电池芯和电池组的密封完善性和内部电连接,试验利用迅速和极端的温度变化进行。

试验程序:

1)先在试验温度等于(72±2)℃的条件下存放至少6小时,接着再在试验温度等于(-40±2)℃的条件下存放至少6小时。

2)两个极端试验温度之间的最大时间间隔为30分钟,重复10次。

3)在环境温度(20±5)℃下存放24小时。

4)对于大型电池芯和电池组,暴露于极端试验温度的时间至少应为12小时。

振动试验

试验目的:模拟运输过程中的振动。

试验程序:

1)电池芯和电池组紧固于振动台平台,但紧固程度不能造成电池芯变形以致不能准确传递振动。

2)振动为正弦波形,对数频率扫描从7Hz到200Hz,再回到7Hz,跨度为15分钟。

3)须对三个互相垂直的电池芯安装方位的每一方向重复进行12次,总共为时3小时。其中一个振动方向必须与端面垂直。

4)作对数式频率扫描,对总质量小于12KG电池芯和电池组(电池芯和小型电池组),和对大于12KG大型电池组应有所不同。

冲击试验

试验目的:评估电池芯和电池组对累积冲击效应的耐受程度。

试验程序:

1)试验电池芯和电池组用坚固支架紧固在试验机上,支架支撑着每个试验电池组的所有安装面。

2)每个电池芯须经受最大加速度150gn和脉冲持续时间6ms的半正弦波冲击。大型电池芯须经受最大加速度50gn和脉冲持续时间11ms的半正孩波冲击每个电池组须经受的正弦波冲击的最大加速度取决于电池组的质量。小型电池组的脉冲持续时间6ms,大型电池组的脉冲持续时间11ms。

3)每个电池芯或电池组须在三个互相垂直的电池芯或电池组安装方位的正极方向经受三次冲击,接着在负极方向经受三次冲击,总共经受18次冲击。

外短路试验

试验目的:模拟外部短路。

试验程序:

1)对于待试电池芯或电池组,应加温一段必要的时间,使从外壳测量的温度达到均匀的稳定温度(57±4)℃,这段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电池芯或电池组的大小和设计,对于这个持续时间应加以评估和记录。如无法进行这种评估,则小型电池芯和小型电池组的暴露时间应至少6小时,大型电池芯和大型电池组的暴露时间应至少12小时。

2)电池芯或电池组应在(57±4)℃条件下经受总外电阻小于0.1Ω的短路条件。

3)这一短路条件应在电池芯或电池组外壳温度回到(57±4)℃后继续至少1小时,或在大型电池组的情况下外壳温度降幅达试验中所观察的最高温升幅的1/2并保持低于该数值。

4)短路和降温阶段的温度应至少相当于环境温度。


碰撞试验

试验目的:模拟撞击或挤压等可能造成内部短路的机械性破坏(仅针对电池芯进行)。

试验程序:

撞击:适用于直径(指设计参数)不小于18.0mm的圆柱形电池。

1)试样电池芯或元件电池芯放在平坦光滑的表面上。一根316型不锈钢棒横放在试样中心,钢棒直径15.8mm±0.1mm,长度至少6cm,或电池芯最长端的尺寸,取二者之长者。

2)将一块9.1 kg±0.1 kg的重锤从61cm±2.5cm高处跌落到钢棒和试样交叉处,使用一个几乎没有摩擦的、对落体重锤阻力最小的垂直轨道或管道加以控制。垂直轨道或管道用于引导落锤沿与水平支撑表面呈90°落下。

3)接受撞击的试样,纵轴应与平坦表面平行并与横放在试样中心的直径15.8mm±0.1mm弯曲表面的纵轴垂直,每一试样只经受一次撞击。

挤压:适用于棱柱形、袋装、硬币/纽扣电池和直径小于18.0 mm的圆柱形电池。

1)将电池芯或元件电池芯放在两个平面之间挤压,挤压力度逐渐加大,在第一个接触点上的速度大约为1.5 cm/s。挤压持续进行,直到出现以下三种情况之一:      

     (a) 施加的力量达到13 kN±0.78 kN;      

     (b) 电池芯的电压下降至少100 mV;或     

     (c) 电池芯变形达原始厚度的50%或以上。

2)一旦达到最大压力电压下降100mV或更多或电池芯变形至少达原厚度的50%,即可解除压力。

3)棱柱形或袋装电池应从最宽的一面施压。纽扣/硬币形电池应从其平坦表面施压。圆柱形电池应从与纵轴垂直的方向施压。

4)每个电池芯或元件电池芯只做一次挤压试验试样应继续观察6小时。试验应使用之前未做过其他试验的电池芯或元件电池芯进行。

过充电试验

试验目的:本试验评估可充电电池组或可充电单电芯电池承受过度充电状况的能力。

试验程序:

1)充电电流必须是制造商建议的最大持续充电电流的两倍。试验的最小电压如下:    

    A)制造商建议的充电电压不大于18V时,试验的最小电压应是电池组最大充电电压的两倍或22V两者中的较小者;    

    B)制造商建议的充电电压大于18V时,试验的最小电压应为最大充电电压的1.2倍;

2)试验应在环境温度下进行进行试验的时间应为24小时。

强制放电试验

试验目的:本试验评估不可充电电池芯或可充电电池芯承受强制放电状况的能力。

试验程序:每个电池芯应在环境温度下与12V直流电源串联在起始电流等于制造商给定的最大放电电流的条件下强制放电;将适当大小和额定值的电阻负荷与试验电池串联,计算得出给定的放电电流;对每个电池芯进行强制放电,放电时间(小时)应等于其额定容量除以初始试验电流(安培)。

1.2m跌落(包装后)

包装好的理电池在20+5°C条件下,从1200mm(电池最低点)跌落至18-20mm厚的硬木板上(木板铺在水泥地面上)。试验样品在试验中和试验后不起火,不爆炸。

判定测试合格标准

1) 在试验T1至T.6中,没有发生解体或起火。

2) 在试验T.1、T.2和T.5中,流出物不是毒性、易燃或腐蚀性物质。

   a.目视观察没有看到排气或渗漏;

   b.没有发生导致重量损失超过表38.3.4.7.1所示者的排气或渗漏。

3) 在试验T3和T.6中,流出物不是毒性或腐蚀性物质。

   a.目视观察没有看到排气或渗漏;

   b.没有发生导致重量损失超过表38.3.4.7.1所示者的排气或渗漏。

4)1.2m跌落从X、Y、Z正负六个方向,每个方向跌落1次无渗漏、无解体、无燃烧、无爆炸、无破损。

但如果一个电池芯或电池组型号不符合一项或多项试验要求应采取步骤纠正造成不符合要求的缺陷然后对该电池芯或电池组型号重新进行试验。

UN38.3测试认证流程

样品准备:企业需提交待认证锂电池样品,数量依据测试项目、测试机构要求而定,一般每组测试至少3个电池。样品要确保为正常量产型号,代表性强,附带详细规格书,标注电池化学体系、容量、电压等关键参数。

选择机构:锂电池制造商需要选择合格的第三方精锐检测实验室进行UN38.3认证测试。精锐检测设立的实验室具备相关的资质认证,能够按照国际标准进行测试。

测试阶段:精锐检测机构收到样品后,依序开展各项测试,全程记录数据、拍摄试验现象。一旦某项测试未通过,允许企业整改样品,重新测试一次,不过这可能延长周期、增加成本。

报告出具:测试完成后,精锐测试机构会向制造商提供详细的测试报告。制造商需要将测试报告和其他相关材料提交给相关监管机构或运输公司审核,以确保锂电池符合运输安全要求。

获得认证:在审核通过后,制造商即可获得UN38.3认证,表明该锂电池符合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的要求,可以在国际运输中安全流通。

后续跟进:获认证后,企业生产工艺、电池设计若有变更,哪怕细微改动,都需重新评估是否重走认证流程,确保产品持续合规。


精锐检测机构多年专业产品合规认证服务经验,以其卓越的优势和专业的技术,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合规认证服务,助力商家拓展全球市场。产品检测认证业务联络:陈经理13602386325  杨姑娘1882584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