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TCC 100
菌种:通常推荐使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
作用原理:此标准是通过模拟实际使用中的接触条件,测试纺织品表面的抗菌活性。
适用性:更适用于测试非析出型抗菌助剂(即抗菌组分牢固结合在纺织品上的抗菌剂)。
测试周期:测试周期相对较短,通常在24小时以内可以完成测试。这包括样品的准备、接种细菌、培养以及最终的统计分析。
AATCC 147
菌种:与AATCC 100标准相似。除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外,可能还会包含白色念珠菌用于评估对真菌的抗菌活性。
作用原理:此标准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实施抑菌,是定性抗菌测试方法。
适用性:适用于快速筛选纺织品的抗菌效能,特别适合非析出型抗菌助剂的评估。
测试周期:由于是快速筛选方法,其测试周期也很短,通常在24到48小时内可得到结果。ASTM E2149-13a
菌种:相比于AATCC 标准,此标准允许使用更多种类的细菌,根据实际应用环境增加其他细菌种类。
作用原理:动态条件下的测试方法,评估产品在溶液中的抗菌活性。
适用性:特别适合于测试非析出型抗菌助剂(即能够从纺织品表面释放抗菌物质的抗菌助剂)的功效。
测试周期:该标准的测试周期一般为24小时,包括样本的准备、细菌接种、培养和数据分析。这是一个相对快速的测试方法。ASTM E2180
菌种:具有菌种选择的多样化,可能包括细菌和真菌。
作用原理:此标准旨在模拟产品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多种微生物。
适用性:适合长期抗菌性能的评估,对于析出型抗菌助剂特别适用。
测试周期:由于该测试方法旨在评估长期抗菌效果,测试周期可能较长,通常从24小时到数周不等,具体周期取决于实验设计和特定要求。
这四种测试方法在菌种选择以及应用方式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使得每种测试方法在不同的抗菌剂和特殊环境中都有其独特的适用场景。在选择测试方法时,应根据纺织品的实际应用场景以及抗菌剂的类型进行综合考虑,以便得出最准确的测试结果。析出型和非析出型抗菌助剂,leaching vs. non-leaching
这是纺织品抗菌处理中常用的两类抗菌剂,它们的作用机理不同,因此在选择适用的抗菌测试方法时也有所区别。析出型抗菌助剂 - Leaching
析出型抗菌助剂是指能够从纺织品表面缓慢释放出抗菌物质的抗菌剂,从而抑制或杀死纺织品表面的微生物。此类抗菌助剂较适宜使用以下测试方法:
ASTM E2149-13a:这是个动态条件下的测试方法,适用于水溶性或可以在测试条件下释放的抗菌助剂。此测试能够评估析出型抗菌助剂在溶液中的抗菌活性,从而判断其在纺织品上的有效性。应为适用于非析出型测试(更正)
ASTM E2180:此测试方法适合长期抗菌性能的评估,对于析出型抗菌助剂特别适用。它可以测试在类似于实际使用条件下,纺织品表面析出的抗菌助剂对于微生物增长的抑制效果。非析出型抗菌助剂 - non-leaching
非析出型抗菌助剂是指抗菌组分牢固结合在纺织品纤维上,不会从纤维表面释放出来,其抗菌机制主要是直接接触抑菌。对于这类抗菌助剂,以下测试方法更为适宜:
AATCC 100:此方法用于评估纺织品表面抗菌活性的持久性,通过模拟实际使用中的接触条件,测试非析出型抗菌纺织品的抗菌效果。因为此方法考量了接触过程中的抗菌效果,所以适合评估非析出型抗菌助剂的功效。
AATCC 147:此为定性抗菌测试方法,适合用于快速筛选纺织品的抗菌效能。因为非析出型抗菌剂不通过释放杀菌物质而是通过直接接触杀菌,所以此测试方法能够有效评估其抗菌性能。菌种
菌种的选择在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测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测试标准建议或要求使用不同的菌种,这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原因导致的:
测试标准的设计者通常会根据纺织品可能会接触到的具体微生物环境,来选择适合的菌种进行测试。
选择不同的菌种可以帮助更准确地评估抗菌助剂在实际应用中对抗具体菌种的效果。
某些测试标准可能会要求使用不同的菌种来评估纺织品的抗菌持久性。例如,一种菌可能对抗菌助剂的反应速度较快,适合评估短期抗菌效果;而其他菌种可能对抗菌助剂的反应较慢,更适合用来评估长期抗菌效果。
一些特定的菌种(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等)会对人类健康造成特定的影响,通过使用这些菌种进行测试,可以对纺织品在实际应用中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评估。这四种测试标准在菌种选择上主要聚焦于最常见的几种人体和环境中的细菌,但ASTM标准相比AATCC标准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和多样性。